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理工类 > 石振明《工程地质学》 > 学习指南

石振明《工程地质学》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工程地质学(第二版)》主要用作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课程教材,也可适用于港口与海岸工程以及桥隧、道路等专业的教材。本书主要介绍地质基础理论与知识、岩土的工程性质、工程地质勘察、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对各类工程的影响和整治等理论和技术,并着重考虑了基础工程、地下工程、建筑工程、港口、道路交通与市政建设等建设工程需要,强调地质与工程的结合以及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在注意学科本身的系统性时,还力求充分反映近年国内外工程地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水平。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地质作用、土木工程及道路、港口等工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勘察评价等,全书共分8章,并附有工程地质实验内容。书中叙述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岩土工程特性、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和勘察以及各类地质问题对工程影响的分析、评价和对策。 

《工程地质学(第二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教科书,也可适用于港口、道路等专业。还可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及土建工程设计和科研人员参阅。


◇ 作者简介 

石振明,1968年3月,辽宁喀左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情况

博士学位(1996.9-2006.5)结构工程专业,地下结构方向,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硕士学位(1991.9-1994.7)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岩体工程方向,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学士学位(1987.9-1991.7)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工作经历

1994年4月参加工作,曾任工程地质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城市工程地质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主任、岩土及 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地下系总支书记、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并于2008年10月-2009年11月做为中组部“第九批博士服务团” 成员到西藏自治区建设厅挂职,任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学术兼职

(1)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ISRM)会员

(2)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会员

(3)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常务委员

(4)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委员

(5)上海市地质学会常务理事

(6)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工程勘察与岩土分会常务理事 

荣誉奖励

(1)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高速公路深长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关键技术研究,2009

(2)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软粘土动力响应特征及工程环境效应,2008

(3)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沪教委高[2006]51号),2006

(4)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2),2005

(5)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排名第2),2004

(6)上海市教育成果一等奖(排名第5),1998

(7)上海市育才奖,1997

(8)同济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奖,2012,2016

(9)倪天增奖教金,2008

(10)同济大学优秀校外实习指导老师,2006

(11)同济大学晨兴奖励金,2003

(12)韩国龙土木建筑奖教金一等奖,1998 

主要研究方向

(1)地质灾害与防治

(2)边坡稳定与支挡结构

(3)工程地质原位测试

(4)岩体工程性质

 主要科研项目

近年来承担及完成国家、省部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部分代表性项目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堰塞湖覆盖层堆积坝体振动台试验及稳定性分析(负责)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堰塞坝岩土体结构及渗透特性对溃坝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负责)

(3)交通部西部项目子课题:高水压条件下盾构无人进舱可视检查系统研究(负责)

(4)地质灾害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堰塞湖坝体稳定性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负责)

(5)浙江省交通厅:隧道可视化数据处理系统开发(负责)

(6)浙江省交通厅:深长隧道施工监控关键技术的研究(负责)

(7)浙江省交通厅:湖盐公路湖州段改建工程桥头跳车病害机理研究(负责)

(8)九江公路局:深厚湖积淤泥质土地基抛石填方路基关键技术研究(负责)

(9)杭州市公路局:钱塘江流域越江隧道建管关键技术研究(负责)

(10)湖州市交通局:湖盐公路湖州段改建工程地基性能研究(负责)

(11)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2×600MW工程桩基试验及压桩对周围环境影响监测研究(负责)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软土地区密集建筑群工程环境效应与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参与)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软土地基上格栅加筋路堤破坏机理与工后沉降研究(参与)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堰塞湖群的级联溃决机理与应急风险管控(参与)

(1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参与)

(16)上海市建委:海平面上升诱发上海地区地质灾害及其对市政建设影响(参与)

(17)核工业部第四勘察院:浙江三门核电厂边坡岩石力学特性研究(参与)

(18)河北中核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三门核电项目银子岗厂区边坡计算(参与)

学术论文

已发表论文80余篇,SCI论文10余篇,EI论文20余篇,近年来部分代表性论文:

(1)Shi Z M, Guan S G, Peng M, et al. Cascading breaching of the Tangjiashan landslide dam and two smaller downstream landslide dams[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5, 193:445-458.(SCI)

(2)Shi Z M, Wang Y Q, Peng M, et al. Landslide dam deformation analysis under aftershocks using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tests measured by videogrammetric technique[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5, 186:68-78. (SCI)

(3)Shi Z M, Wang Y Q, Guan S G, et al.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Tests of Landslide Dams[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5, 2:1149-1154. (SCI)

(4)Shi Z M, Wang Y Q, Peng M,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dams induc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dynamic behavior analysis using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tests[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4, 194:25-37. (SCI)

(5)Feng S J, Du F L, Shi Z M, et al. Field study on the reinforcement of collapsible loess using dynamic compaction[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5, 185:105-115. (SCI)

(6)Jiang M J, Jiang T, Crosta G B, Shi Z M,et al. Modeling failure of jointed rock slope with two main joint sets using a novel DEM bond contact model[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5, 193:79-96. (SCI)

(7)Chen J F, Kang C Y, Shi Z M.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of Parallel Closely Spaced Highway Shield Tunnels in Marine Clay[J]. Marine Georesources & Geotechnology, 2015, 33(1): 45-50.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8)Feng S J, Shi Z M, Shen Y. Elimination of Loess Collapsibility with Application to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during Dynamic Compaction,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4, 73(9):5317-5332.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9)Feng S J, Lu S F, Shi Z M, et al. Densification of loosely deposited soft soils using the combined consolidation method[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4, 181:169-179.(Corresponding author)(SCI)

(10)Chen J F, Liu J X, Shi Z M, Xue J F, et al. Stability analyses of a reinforced soil wall on soft soils using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4, 177:83-92.(Corresponding author )(SCI)

(11)Shi Z M, Jiang T, Jiang M J, Liu F, Zhang N. DEM investigation of weathered rocks using a novel bond contact mode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5, 7(3): 327-336.(EI)

(12)石振明, 熊曦, 彭铭,等. 存在高渗透区域的堰塞坝渗流稳定性分析——以红石河堰塞坝为例[J]. 水利学报, 2015, 46(10):1162-1171.(EI)

(13)石振明, 刘鎏, 彭铭, 陶凤娟, 刘春生. 钻孔灌注桩桩底溶洞声呐探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10(1): 177-186. (EI)

(14)石振明, 刘鎏, 邓非,等. 摄影测量在盾构刀具磨损检测中的应用[J]. 现代隧道技术, 2015, 4:165-172. (EI)

(15)石振明, 王友权, 彭铭, 等. 堰塞湖坝体动力特性及加速度分布规律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4):707-719. (EI)

(15)石振明, 马小龙, 彭铭,等. 基于大型数据库的堰塞坝特征统计分析与溃决参数快速评估模型[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9):1780-1790. (EI)

(16)吴创周, 石振明, 付昱凯,等. 绿片岩各向异性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3):493-499. (EI)

(17)陈建峰, 柳军修, 石振明. 路堤式加筋土挡墙三维数值模拟[J]. 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41(12):1799-1804. (EI)

(18)陈建峰, 柳军修, 石振明. 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数值模拟及稳定性探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9:1928-1935.(EI)

(19)石振明, 张力. 锦屏绿片岩分级加载流变试验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39(3): 320-326. (EI)

(20)Shi Z M, Wang Y Q, Chen J F, et al. Effect of fill size on the stability of barrier dams[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90: 1373-1382. (EI) 

发明专利

(1)刘鎏, 石振明, 刘春生,等. 一种钻孔超声波反射三维探测装置及方法, CN201510688084.7(发明专利)

(2)石新栋, 石振明, 吴全立,等. 盾构机刀具可视化检测采样装置, CN201420469154.0.(实用新型)

(3)吴全立, 张亚果, 石振明,等. 一种盾构机刀具磨损检测摄像头, CN201420469678.X.(实用新型)

(4)石振明, 张英明, 张亚果,等. 一种盾构机用高密封性摄像头, CN201420469697.2. (实用新型)

(5)王善高, 吴全立, 石振明,等. 盾构机刀盘磨损检测摄像头自动推进装置, CN201420469688.3.(实用新型)

(6)姚占虎, 王善高, 石振明,等. 盾构机刀盘冲洗装置, CN201420468769.1.(实用新型)

(7)石振明, 石新栋, 周骏,等. 一种盾构机刀具磨损的可视化定量标定及分析方法, CN201410408942.3. (发明专利)

(8)石新栋, 吴全立, 石振明,等. 一种盾构机刀具磨损的后部可视化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201410409413.5. (发明专利)

(9)吴全立, 石振明, 石新栋,等.一种盾构机刀具刀盘的前部可视化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201410409454.4. (发明专利)

(10)宁建根; 石振明; 高彦斌, 等. 一种用于湖区土石混合抛填路基的组合强夯处理的施工方法, CN201410403421.9. (发明专利)

(11)张子新, 石振明, 黄昕, 雷庆华. 一种隧道及地下工程多功能模型试验系统, CN201010159472.3. (发明专利)

(12)张子新, 雷庆华, 石振明, 黄昕. 一种模拟隧道及地下工程局部特殊荷载的试验装置, CN201010144930.6. (发明专利) 

主编及参编著作

近年来主编及参编规范3本,教材5本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修订),国家标准

(2)《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修订),交通部标准

(3)《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部标准

(4)《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工程地质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第2作者),同济大学出版社

(7)《工程地质实习教程》(第2作者),同济大学出版社

(8)《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主编及参编著作

近年来主编及参编规范3本,教材5本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修订),国家标准

(2)《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修订),交通部标准

(3)《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部标准

(4)《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工程地质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第2作者),同济大学出版社

(7)《工程地质实习教程》(第2作者),同济大学出版社

(8)《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教学课程

(1)工程地质学本科生课程

(2)动力工程地质本科生课程

(3)岩体力学本科生课程

(5)水文地质学本科生课程

(4)地质灾害与防治、岩体力学II本科生、硕士生课程

教学项目

(1)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地质学》

(2)同济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优化设计

(3)同济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杭州地质实习基地教学改革研究与教材建设(第二完成人)

(4)世界银行贷款课程建设:《工程地质学》(第二完成人)

(5)同济大学优质课程建设:《工程地质学》(第二完成人)

 

特别说明:本作者内容简介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及相关资料,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