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理工类 > 徐芝纶《弹性力学》 > 学习指南

徐芝纶《弹性力学》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四版是在保持第三版内容、编排和写作风格不变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书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计划”的一个立项项目。 

《弹性力学》(第4版)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数学弹性力学部分,内容包括: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其直角坐标解答、极坐标解答、复变函数解答;温度应力的平面问题、平面问题的差分解;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其解答;等截面直杆的扭转、能量原理与变分法、弹性波的传播。下册为应用弹性力学部分,内容包括:薄板的小挠度弯曲问题及其经典解法、差分解法、变分解法;薄板的振动、稳定、各向异性、大挠度问题;壳体的一般理论以及柱壳、旋转壳、扁壳。

本教材上册先讲平面问题,再讲空间问题,下册先讲薄板问题,再讲薄壳问题。这样安排,大致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程力学、土建、水利、机械、航空航天等专业弹性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应用。


◇ 作者简介

姓名:徐芝纶

性别:男

籍贯:江苏江都

国籍:中国

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

1.简介

徐芝纶(1911 06.20 - 1999 08.26),工程力学家。江苏江都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37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徐芝纶教授1952年参与组建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并先后任教务长、副院长,是国内最早引进有限单元法解决水利问题的专家。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著有工程力学方面论文10余篇,并结合教学工作编写及翻译工程力学方面的教科书10余部,为我国工科院校广泛采用,对工科基础理论教育起了较大作用。其中《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是国内最早引进有限单元法的专著,对工程问题的解决起了重要作用。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江苏省力学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和第二、第三届理事长,以及第四届名誉理事长。 

2.自我总结

“精益求精是成功之母”,这是徐芝纶自我总结的重要体会,也是他从事教学工作的自我写照。他认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当精益求精,好上加好。什么事业都没有顶峰,要不断改进,永远不要自满。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书育人无止境。”

徐芝纶编写教材的实践就是“精益求精”精神最生动的体现。当《弹性力学》(上、下册)第一版于1978年出版并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时,根据新的教学实践的体会,他已着手修订该书,并于1982年出了该书的第二版。1987年,第二版获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此时,该书第三版已送出版社并于1990年出版。应出版社之约,他于1989年写出了英文版《应用弹性力学》,并于1991年由印度威利东方出版公司在国外出版。 

3.生平

早年

1911年6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徐庭翼,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土木工程。回国后,教了几年书,当了几年官,但因耻于钻营,结果官当不成,业务也荒疏了。中年郁郁寡欢,40余岁早逝。临终时嘱咐徐芝纶,要吸取他的教训,毕业后老老实实地当一名教师,认认真真地教书,清清白白地做人,千万不要走他的老路。 

徐芝纶从小聪颖自重,勤奋好学,中小学时期学习成绩一贯名列前茅。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就读于土木工程系。当时,中华民族正值苦难岁月,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爱国人士、热血青年纷纷寻求拯救祖国的道路。徐芝纶在父亲、老师以及当时形势的影响下,相信“教育救国”,立志当一名教师。徐芝纶的老师,著名结构力学专家蔡方荫教授,十分钟爱、器重这位高材生,勉励他将来当一位优秀教师。 

1934年,徐芝纶大学毕业,留清华大学当助教。193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美。在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硕士学位后,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转学到哈佛大学,师从著名教授H.M.威士加德(Westergaard),1937年又获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学位。当时的祖国正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大规模入侵,东北、华北相继沦陷,国家处于存亡危急之际,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认为国家到了这样困难的关头,仍在外面舒舒服服地读书工作,置祖国存亡于不顾是说不过去的。历史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驱使他决定回归祖国,“共赴国难”。他执拗又委婉地谢绝了师友的挽留,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毅然决然地于1937年6月离美回国,任教于浙江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

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因战火蔓延,浙江大学被迫三年六迁,辗转跋涉5000里,颠沛流离,历尽艰险,最后落脚在贵州遵义。徐芝纶与爱国师生同仇敌忾,同甘共苦,在前有飞机轰炸,后有日本侵略军追兵的恶劣环境和艰苦生活中,坚持教学工作。他在油灯下、防空洞里备课,在祠庙里、草棚内上课,苦战三载,献身教育。当时由于缺乏教师,他开出了一门又一门课程。从1937年至1943年在浙大担任副教授、教授的6年时间里,他教授过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高等结构、结构设计、桥梁设计、土壤力学、基础工程、水力学、水力发电工程、水工设计、坝工设计等10余门课程。 

为了增加工程实际经验,他于1943年离开浙大,到重庆水力发电勘测总队主持设计工作,并参加过当时由美国人主持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后见一卷卷图纸归档保存,当局毫无实施之意,他又于1944年重返教育岗位。先在中央大学执教,抗战胜利后转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并曾每周往返于沪宁线上,到中央大学兼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讲授艺术不断丰富。当年凡听过他讲课的学生,无不为他的高质量讲课所吸引、所折服。 

解放时期

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根据水利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于1952年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徐芝纶愉快地服从组织调动,来到南京市清凉山麓参加创建新中国第一所水利院校的工作。他先是兼任工程力学教研室主任,1954年起兼任教务长,1956年起兼任副院长,直至1983年。在承担行政工作的许多年中,他坚持不离开教学第一线,早起晚睡地备课、写教材。他几乎每学期都要讲课,1959年后还指导研究生。他一直铭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陈毅同志讲过的话: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写出自己的书籍,做到中国人用中国的教材讲课给中国人听。为了实现陈毅同志的要求,他长期坚持不懈投身于教材建设。至今,他一共编著出版教材11种15册,翻译出版教材6种7册,其中《弹性力学》(上、下册)第一版获1977-1981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第二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他的英文著作《应用弹性力学》也于1991年由印度威利东方出版公司出版。从1978年起,他还担任全国高校工科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新时期的力学教材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徐芝纶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并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江苏省力学学会第一届副事长和第二、第三届理事长,以及第四届名誉理事长。1981年,70岁高龄的徐芝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来的夙愿。 

4.教学耕耘

青年时代就立志教书

从1937年留学回国至今,已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了50余年。在1986年为河海大学1800名师生代表所作的“50年教学的回顾与体会”报告中,他信心十足地表露心迹,要“在教学第一线上再于10年,凑成60年一个花甲,我想我是行的。”如今他虽已80岁高龄,却仍在孜孜不倦地为研究生讲授课程,仍在一丝不苟地指导博士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 

课堂讲授质量

徐芝纶的课堂讲授质量之高,早在40年代就已在师生中享有盛誉。他的讲课,内容精炼、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分析透彻、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在讲课中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阐明基本概念,讲清基本理论,把思路、方法教给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举一反三。他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生产的实际,恰到好处地将理论放在实际背景中去讲授,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他从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也从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他的讲稿每次讲授都要修改更新,因而他的助教愿意一次次听他的课,以获得新启示。他在《怎样提高课堂讲授的质量》一文中,总结了“掌握课程内容,了解学生情况,适当安排教材,认真准备讲稿,做好默讲试讲,注意表达方式,及时检查改进,不断努力提高”等八方面的经验体会。该文已成为许多青年教师掌握课堂讲授艺术的入门教材。 

教材质量

徐芝纶着、译教材之多固然令人叹服,他编著的教材质量之高更是令人折服。“书如其人”,读徐芝纶编著的教材犹如在听他的课、在听他的答疑。每本教材,不论是全书结构、内容安排、数理论证、文字说明、例题习题,严谨的治学作风处处可见。徐芝纶以他深厚的中文根底以及字斟句酌的写作态度,使读者在读他的文章时会产生津津有味之感,可谓是一种享受。徐芝纶编写的教材处处为读者着想,从有利于教学出发。他的书便于教学可谓全国公认。在徐芝纶的书中有不少内容是他的研究成果,当非说到这点不可时,他总是淡淡地一带而过,他的这种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精神使了解内情的编辑人员敬仰。在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吸收到教材中去时,徐芝纶总是以其深厚的力学功底与教学经验进行再创作,原著中的一些冗长而又繁杂的内容出现在他的教材中时就变得简洁而明了了。在他的教材中还特别注意反映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他将教材建设与教书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推广应用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的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广大科学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70年代初,徐芝纶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改革小分队来到长沙从事有限元法的研究与推广、普及工作,并结合生产需要完成了凤滩空腹重力拱坝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的有限元计算分析工作。这是中国最早的有限元应用成果之一。在长沙时,他虽已年过花甲,仍与中、青年教师一起不畏盛夏酷暑,不避生活艰苦,起早摸黑地勤奋工作,终于结出硕果。他于1974年编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关于有限元法的专著《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这本书根据当时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从结构力学的原理出发,介绍了有限元法的概念,并逐步深化,使读者对有限元中较复杂的内容也便于理解与接受。这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并附有计算程序,受到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与高校师生的欢迎,短短几年中一再加印,并于1978年出了第二版,累计发行达数万册。不少高校因买不到该书而自行添印的还不计在内。在学校举办的几期进修班中,徐芝纶用这本书亲自为学员授课,为推广、普及有限元法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起了奠基的作用。 

研究工作

徐芝纶的科学研究工作一贯坚持从生产实际的需要出发,将研究成果做到便于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为止,并通过教学活动将成果进一步提高与普及。早在50年代,根据当时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要,他就指导青年教师研究过荷载作用下基础梁的内力计算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制成表格以便应用,以后又陆续制成了文克勒地基与中厚度地基上基础梁的计算表格。这些表格至今仍是设计人员放在案头的重要设计资料。60年代末,他在参加水利工程生产实践过程中,为了将双曲扁壳这一先进的结构型式推广应用到闸门结构中去,研究了在水压作用下双曲扁壳的内力计算方法,并亲自用普通计算器制成许多表格收集在《双曲扁壳闸门的计算与设计》一书中,为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使用。

 

5.个人简历

1911年6月20日生于江苏省江都县。

1930—1934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士学位。

1934—1935年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

1935—193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1936—1937年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研究院,获工程科学硕士学位。

1937—1943年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

1943—1944年任资源委员会水力发电勘测总队工程师兼设计课长。

1944—1946年任中央大学教授。

1946—195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48年起兼任水利系主任。

1952年—任华东水利学院(现名河海大学)教授,1954年起兼任教务长,1956年起兼任副院长(任至1983年)。

1957—1986年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 

6.主要论著

1.徐芝纶,吴永祯合译.弹性理论.第1版.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1;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徐芝纶,吴永祯.理论力学(一、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4(第1版),1959(新1版),1962(第2版).

3.徐芝纶.弹性理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

4.徐芝纶.基础梁的温度应力.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63(1).

5.徐芝纶.弹性地基上基础板计算方法的研究.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土木、建筑、水利版,1964(1).

6.徐芝纶.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4(第1版),1978(修订版).

7.徐芝纶.弹性力学(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第1版),1982(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第3版).

8.徐芝纶.关于空间等参数单元的若干问题.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78(1).

9.徐芝纶.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10.徐芝纶.应用弹性力学(英文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特别说明:本作者内容简介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及相关资料,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